您好,欢迎进入华纳娱乐中心-华纳公司官方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81-8383-8881

华纳公司科工三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介绍

发布时间:2022-08-29 13:15浏览次数:

8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华纳公司科工苏日新、尉凤英2名同志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陈定昌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陈定昌:矢志报国的战略科学家


img9.jpg


他是为国铸盾的战略科学家,我国武器系统总体、防空反导及制导雷达技术专家,国家战略防御技术体系的倡导者、体系建设的引领者和三代防空装备的拓新者和实践者,我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信息化条件下新质装备研制、形成制衡强敌的战略威慑能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他几十年如一日,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曾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却一辈子深藏功与名。


他就是陈定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总师。2020年9月7日,陈定昌院士走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党中央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陈定昌被分配至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从此与航天结缘,矢志为国铸盾。


用防空导弹打美制U—2飞机,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他创造性地提出抗干扰方法,创造了世界上首个地空导弹抗干扰的成功战例,捍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尊严。他受钱学森之命,研究激光雷达,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雷达样机。他主持了我国第二代防空导弹系统研制,带领团队8年攻关,型号成功定型,填补我军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陈定昌的战略前瞻性思想是出了名的。干着“第二代”,看到“第三代”,想到“第四代”!在研制第二代防空导弹的同时,他牵头提出第三代防空导弹的设想。第三代系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具有同一水平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他的战略思想一直沿用至今,推动我国该领域技术水平在国际上由跟跑向并跑、部分领跑转变。


1996年,陈定昌担任某领域首席科学家后,牵头深化了领域发展战略研究,他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提出了世界首创的技术路径并成功实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直接推动我国在该领域以较少投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他倡导和不遗余力地实践全国一盘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


是什么支撑着陈定昌为祖国的空天防御事业披肝沥胆、奉献一生?是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是对党的无比赤诚。生前,他经常一年有200多天在戈壁度过,每次重大试验成功后,他都会大病一场。


他说:“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在实现中国梦上多做一些工作。”弥留之际,他还叮嘱家属:生病期间党费要按时交齐,所有丧葬事宜一切从简,费用自理,对组织没有任何要求。他一生心怀祖国、无私无我,用生命书写忠诚,树起了一面优秀共产党员的鲜红旗帜。


苏日新:绽放在剑锋上的铿锵玫瑰




她是一名把个人追求融入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科研工作者,她是一位流下无数汗水仍然矢志不渝的航天人。她就是来自华纳公司科工航天江南十部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苏日新,一朵绽放在剑锋上的铿锵玫瑰。


1997年,22岁的苏日新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干着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父母和爱人都在身边。然而让所有人都惊讶的是,工作不到一年,苏日新决定报考研究生。“做科研的人也有偶像,而我的偶像就是钱学森。”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选择,苏日新说。


1999年,她从广西来到贵州,如愿走上了自己一心向往的科研之路。但现实是,她的待遇只是原来单位的几分之一,是去是留的犹豫也曾在她心里盘旋。很快,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的消息彻底打消她的犹豫。看到身边老一辈航天人仍拿着微薄的工资为国防事业而奋斗,她想,“作为年轻人,我必须要留下来,和他们一起为国家做点什么。”


很多年后,苏日新作为专家面对新入职的航天青年时,总深情而骄傲地对他们说,干我们的事业,一定要有“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情怀。


在国家的航天事业面前,她总把自己的事往后放。“她接完电话后眼睛有些红,但依旧思路清晰地给我们梳理方案,后来我们才知道电话里讲的是她父亲病重的消息。”苏日新的同事回忆说。


近年来,苏日新更加忙碌,一年里有大半时间都在外地出差。技术问题来了,她就和十部的年轻人一起鏖战至深夜,她调侃自己:“年纪大了,现在仅仅只能熬一两个通宵了。”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投入航天事业20余年,苏日新先后承担了某系列多个装备产品的研制,直接攻克基于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方面的课题20余项,相关装备产品分别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朱日和阅兵及新中国成70周年阅兵式上亮相。


2017年,苏日新因为突出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成为十部第一任女性主任。她带领十部连续获评经营业绩考核优秀、党建考核优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十三五”期间,领衔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50余项,争取经费5亿多元,预研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70%,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实现了多型号并举多用户拓展的新格局。


2020年,苏日新带领团队再立新功,在某项目能力提升中,创造了航天江南打得最高、飞得最远、打得最准的3个纪录。同年,另一个项目也完成了某关键试验,创造了航天江南研制产品独立回路试验验证时间最短的纪录。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加入十部20余年,从国家级到省部级,苏日新获得的荣誉可以用小四号字写满一张A4纸。这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荣誉,见证了苏日新这朵剑锋上的铿锵玫瑰的努力与付出。


2021年5月,作为中国科协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苏日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老一辈航天人为榜样,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担当作为,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国家抢占科技制高点、打赢未来战争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尉凤英:与时代同行的奋斗者




20岁时,出身于抚顺煤矿工人家庭的尉凤英进入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当了六角车床学徒工。她每天早来晚走,兜里揣着一个小本子,养成了“眼勤、手快、好问”的习惯。


在入厂3个月后,她便开始独立上岗。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最后阶段,身在军工厂的尉凤英为了追赶进度,就使劲“吃刀”,没想到因为用力过大,刀折了,活儿也废了。邻床的师傅看到后就对她说:“干活儿不能用蛮力,窍门儿满地跑,看你找不找。”师傅的一番话,使尉凤英迷上了技术革新。


为了找窍门儿,尉凤英费尽心思,就连吃饭也在思考,经常用筷子沾着菜汤在桌子上画图、想窍门儿。不久,尉凤英的第一项革新成功了,提高效率80%,保证了产品质量。这个敢想敢干的姑娘成了车间里的革新能手。她不知道什么是困难,黑亮的眼睛里永远闪耀着铁屑旋出的火花。然而,一天,姑娘的眼睛突然蒙上了一层愁云。冲床的工友完不成任务,又有一位工友在送料时压断了一节手指头。尉凤英想帮助冲床的工友做一个自动送料器,既可以防止压手的事故,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当天,尉凤英向工厂附近的商店要了一些破纸盒,回到宿舍,就用这些破纸盒做起冲床自动送料器的模型来。


她奉献无数个休息日,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积极探索,进行第11次试验时,自动送料器终于试制成功了。冲床的女工们用着新工具,仅用21天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凭着这种埋头苦干与不断革新取得的成果,入厂仅3年,她就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尉凤英尝到了技术革新的甜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她利用簸箕簸豆子的原理、建筑工地工人筛沙子的原理和门弓子(门上安装的弹簧)的原理制作出了机器模型。她白天生产,晚上就留在厂里把机床卸下来,安装上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试验,边试验边改进。最后,终于研制出了“半自动搬柄”。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群众的力量才能排山倒海。”1957年,尉凤英在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下,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业余红专小组,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交流技术、开展技术革新。1958年,团市委书记张鸿钧提议将红专小组命名为尉凤英业余红专大队,在她带领下,全厂先后成立130多个红专小组,有1000多人参加。从1957年到1965年,红专大队共进行了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707项。她用434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用4个月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


尉凤英连续多年被评为沈阳市、辽宁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56年、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196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曾当选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位曾与“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齐名的“80(岁)后”时代楷模,留下了一抹耀眼的夕阳红。


1980年,尉凤英调到原七机部下属的沈阳新阳机械厂任副厂长,后任工会主席。


1993年,尉凤英退休,她初心不改,始终把为党和事业奋斗当作自己最光荣的任务,是与时代同行的“最美奋斗者”。


20多年来,她累计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达40多万人,她的报告内容生动鲜活,充满时代气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81-8383-8881